内容页搜索

吴江置县后,历代均有志士仁人编纂地方志。宋、元时编图经。县志编纂始于明代,兴于清代。明弘治元年(1488)出版的《吴江县志》是吴江最早的县志。乾隆三十五年(1770)出版的《盛湖志》是吴江最早的乡镇志。明代编纂的《同里先哲志》是最早的人物专志。至2014年,现存以“志”为书名的各种旧方志有34种,其中县志有13种、乡镇志11种、村志2种、人物专志4种、乡土志4种。简介如下。

(一)县志

明弘治《吴江志》该志共22卷。莫旦纂。现存明弘治元年(1488)刻本。莫旦在《自序》中解释说,吴江曾为州亦为县,称州志、县志均觉不妥,故以《吴江志》为名。志书分上下两册,卷首设序、卷末设附录,共设图像、沿革、疆域、乡都、城池、市镇、山川、版籍、贡赋、治所、学校、职役、祀典、官宇、桥塘、坊牌、形胜、风俗、土产、典籍、居第、岁贡、乡贤、志思、荐举、武臣、寓贤、来宦、材胥、隐逸、孝子、节妇、方伎、方外、杂记、集文、集诗等目。该志注重人文,集文、集诗共11卷。多数卷前有题解或提示。该志的胶卷藏在南京图书馆,另有中国台湾成文出版有限公司的木刻影印本流传。

明嘉靖《吴江县志》该志现存明嘉靖四十年(1561)刻本,曹一麟修,徐师曾、沈山等纂。志书卷首设旧序,绘图,全志共28卷,卷以“志”名,地理志设沿革、疆域、山水目;建置志设城池、桥梁、栅坝、公署、学校、表坊、古迹、园第、墓域、形胜目;食货志设户口、土田、物产、贡赋、徭役目;典礼志设官制、吏额、祀典、风俗、祠庙、寺观目和典籍表;官政志设守令、佐幕、儒官、属官表和名宦传;经略志设水利、武略目;人物志设科第、贡举表,名臣、儒林、卓行、列女、文苑、隐逸、材胥、艺术、寓贤、仙释传;杂志设异闻、丛谈目。苏州市吴江区图书馆收藏此志书,吴江区档案馆藏有其残本。

明崇祯《吴江县志》该志书主修人、成稿时间不详,现存清代抄本。清顺治年间(16441661),史册、孙史在湘对志稿加以校辑、增补,列女、旌表记至顺治十四年。该志无序、跋,除一般志书的条目外,还设军户、匠户、富户和杂赋、漕规、优恤、大祀、正祀等特别条目。现仅存该志的清代抄本,收藏于南京图书馆。

清顺治《续吴江县志》该志现存清康熙三年(1644)刻本,董尔基纂。该志不分卷,设建置、典礼、官政和人物4个分志,分志下设条目,所记内容多系清初事迹。北京图书馆收藏该志书。

清康熙《吴江县志》该志现存清康熙二十三年(1684)刻本,郭修,叶燮等纂。卷首有张玉书定的本序和郭、叶燮的序。该志共46卷。卷一至卷二十四,以一卷为一个条目,依次为建置沿革、星野、疆域(附形胜)、山川、城池、学校、祀典、公署、水利、土田、人丁、贡赋一(本色)、贡赋二(折色,附杂税)、桥梁、表坊、风俗、物产、古迹、寺观、祠庙、墓域、撰述、武略、官制。卷二十五至卷二十九,以一卷为一表,依次为知县、佐贰、儒官、科第、贡举表。卷三十至卷四十一为人物内容,依次为名宦、名臣、儒林、卓行)、文苑、隐逸、艺术、寓贤、列女、释道。卷四十二至卷四十六依次为别录、灾祥、杂志、艺文、艺文二。志书中否认莫旦志中关于吴江古称青草滩之说,并认为汉置松陵镇的说法也不确切。苏州博物馆收藏该志书,吴江区图书馆藏有其残本。

清康熙《吴江县志》该志现存清康熙二十四年(1685)刻本,郭修,屈运隆纂。卷首设序、旧序9种、图考。全志设沿革、塘路、市镇、水利、邮递、风俗、徭役、撰述、记、赋等64个目。苏州博物馆藏有该刻本。

清康熙《吴江县志续编》该志现存清康熙六十年(1721)刻本,王前修,包咸、钱纂。该志共10卷。全志设乡都、市镇、坊巷、公署、学校、祀典、桥梁、古迹(附园第)、墓域、撰述、寺观、庙宇、知县、佐贰、儒官、城守、科第(上、下)、贡生、名宦、名臣、孝行、文苑、隐逸、艺能、寓贤、释道、列女(上、下)、别录、灾祥、杂志、序、记、诗33目。所记时间侧重于康熙朝。吴江区图书馆收藏该志书。

清乾隆《吴江县志》该志现存清乾隆十二年(1747)刻本,陈(荀大)、丁元正修,倪师孟、沈彤纂。该志卷首设旧序、通图。全书共58卷。其中疆土5卷,设沿革、分星、界域、山水、乡都图圩、镇市村、田荡、户口丁、物产目;营建6卷,设城池、坊巷街里、塘路、坛庙祠、公署、学校、营汛、水栅、驿递、表坊、亭馆、园第、墓域(含义冢)、寺观目;赋役6卷,设田赋、徭役、贡办、杂税、蠲免目;职官6卷,设儒官、武官、属官、名宦、别录;人物14卷,设科第、武科第、贡、辟、袭阴、钦取、例仕、名臣、儒林、孝友、节义、文学、隐逸、艺能、列女、寓贤、释道、别录目;风俗2卷,设生业、节序、声歌、语音、目;灾详1卷,设祯祥、灾变目;经略5卷,设治水、修塘、均田荡赋役、积贮、御寇目;撰述10卷,设书目、集诗、集文目;杂录3卷,设古迹、旧事、异闻目。该志在一些篇目中对以前志书的记述进行考订。吴江区图书馆藏有该志书。

清乾隆《震泽县志》该志现存清乾隆十一年(1746)刻本,陈和志修,倪师孟、沈彤纂。该志卷首设通例和图,配有震泽县境全图和原吴江县境全图。全书共38卷,设疆土、营建、赋役、职官、人物、风俗、灾祥、经略、撰述、杂录等类别。赋役类中列“九则验派”(九则田的赋额)和“起运存留”(漕米的上调和地方留存额度)。人物类共设12卷。苏州图书馆存有该志书。道光年间(18211850)吴仁杰等加以订补,光绪十九年(1893)刊有《重刊震泽县志》。吴江区图书馆藏有《重刊震泽县志》。

清道光《吴江县志续稿》该志为佚名著。志书无序、跋、凡例,从内容看为道光年间(18211850)所撰,不分卷,共设12目,其中人物10目,书目、集诗各1目。该志无刻本,现存柳亚子在民国年间的抄本和佚名抄本,均藏上海图书馆。

清道光《震泽县志续稿》该志为佚名著。志书无序、跋、凡例,不分卷,共设11目,其中人物9目,书目、集诗各1目。人物设名臣、孝友、节义、文学、艺能、隐逸、寓贤、释道、名媛。该志无刻本,现存柳亚子在民国年间的抄本和佚名抄本,均藏上海图书馆。

清光绪《吴江县续志》该志现存光绪五年(1879)刻本。金福曾修,熊其英、凌泗、凌淦、李龄寿纂。全书共40卷。卷首设凡例、宸翰。全志共4052目,其中疆土1卷,设天文经纬表、疆域沿革表;营建6卷,设城池、公署、仓储、亭馆、院堂、学校、营汛、驿道、祠祀、水利、修塘、桥梁、坊表目;赋役4卷,设蠲免、丁口、田荡、赋额、杂税、徭役目;职官2卷,设名宦、长官、佐官、属官、儒官、武官目;选举2卷,设科贡、钦赐、特科、荫袭、军功、议叙目;人物16卷,设儒林、治绩、孝友、行谊、忠义、隐逸、文苑、艺术、寓贤、列女传、列女题旌、列女汇旌目;艺文6卷,均为书目;杂志3卷,设灾祥、汜兵、寺观、园第、墓域、志余目。“疆土”的疆域沿革表中的“二里半方图”详尽地绘有全县主要河道和桥梁,并附有图解。志书所记内容上接乾隆《吴江县志》,下限断至光绪四年。“艺文”书目后或录书序,或介绍内容和作者生平。“杂志”汜兵中对太平天国军在吴江的活动有较详细记载。吴江区图书馆收藏该志。

清光绪《吴江县续志》该志为佚名著。全志不分卷,共设蠲免、水利、庙祀、灾祥、汜兵、园第、墓域、艺术、人物、艺文、书目12目。“汜兵”对太平天国军在吴江的活动,以及太平军撤离后吴江赋役等有记载。“书目”记载着一些地方文献书目及佚书序。该志为抄本,无刻本,收藏于苏州博物馆。

(二)乡镇志

清顺治《盛湖志》盛湖即盛泽。该志共两卷。清顺治年间(16441661)仲沈洙纂成后未刊印。康熙年间(16621722)其孙仲枢等人增纂,乾隆时枢侄仲周霈再增纂,乾隆三十五年(1770)刊印。现刻本藏于苏州图书馆。

清乾隆《儒林六都志》六都位于今庙港五界亭以西,金鱼漾以北,滨临太湖,西接浙江胡。该志由孙阳顾辑,曹翠亭增辑。全志分上下卷,上卷设疆域、乡村、图圩、赋役、土田、水利、形胜、古迹、风俗、官署、寺庙、桥梁、进士、举人、贡生、监生、庠生、武途、吏仕、齿德、笃行、节烈、仙释、艺术、著述、摭馀目。“土田”目仅记地势和收成。该志书为民国32年(1943)孙心梅抄本,藏于南京博物馆。

清嘉庆《同里志》该志现存清嘉庆十七年(1812)刻本,周之桢纂。卷首设旧序、凡例、图。该志为分志形式,共24卷,其中地舆志2卷,设沿革、乡都、湖荡、形胜、水利、桥梁目;建置志3卷,设公署、学校、祠庙、仓廒、漏泽(附义冢)、坊表、寺观(附庵院)、古迹、园第、墓域目;典制志1卷,设风俗目;官政志1卷,设官制、职官目;赋役志1卷,设贡赋、徭役(附营汛)、物产、土田目;选举志1卷,设科第、武科第、贡举、恩荫、例仕目;人物12卷,设仕官、科贡、仁寿、文学、高隐、艺术、闺德、名媛、节孝、贞节、宦迹、流寓、释道、杂录目;艺文志3卷,设书目、位文、集诗目。该刻本藏苏州图书馆。民国6年(1917),叶嘉棣集资铅印本藏吴江区图书馆。

清同治《盛湖志》清同治年间(18621874)仲廷机辑《盛湖志》。该志卷首设旧序、凡例、图,专志分53目,有关人物的内容分5卷,并设政绩目以反映地方官吏的成绩,设人瑞目记述高寿者,卷末设旧事、异闻、杂识。

清光绪《盛湖志补》先由仲廷机清同治年间(18621874)辑《盛湖志》,后仲廷机之子仲虎腾复采光绪年间(18751908)事迹续成4卷。卷一设沿革、形胜、水(池、井、塘),村庄、方言、物产、风俗、灾变、公署、学舍、表坊、桥梁、古迹、园宅、墓域(附族葬)、祠庙、寺观目;卷二设职官、科第、武科、贡生、军功、袭荫、例仕、孝友、文苑、艺能、义夫、列女、流寓、方外、羽客目;卷三设金石、书目、集文、集诗目;卷四设旧事、异闻、杂识目。以跋收尾。民国14年(1925)刻本藏吴江区图书馆。

清道光《震泽镇志》该志现存道光二十四年(1844)刻本。纪磊、沈眉寿纂。卷首设序、跋、凡例、图,共十四卷。卷一设沿革、乡都图圩目;卷二设道里、水(井、泉、塘路)、物产、风俗目;卷三设灾祥(含蠲赈、平粜)目;卷四设公署(含公所、仓、废署)、镇学(含义学)、营汛(含水栅、急递铺)、坊表、桥梁、古迹目;卷五设园弟、墓域(含义冢)目;卷六设祠庙目;卷七设寺观目;卷八设职官、科第、武科、贡生、辟、钦取、议叙、例佐、封赠目;卷九设宦绩、儒林、孝友、节义、文苑、隐逸、艺能目;卷十设列女、流寓、释道目;卷十一设书目目;卷十二设集文目;卷十三设集诗目;卷十四设杂录目;卷末设刊讹(纠正其他志书中有关震泽的错处)、参阅姓氏。该刻本现藏吴江区图书馆。

清嘉庆《黎里志》该志存清嘉庆十年(1805)刻本,徐达源纂。卷首设序、自序、凡例、参校姓氏、题咏姓氏考、撰文姓氏考、黎里镇全图、黎川八景图,卷一设沿革、分星、界域目;卷二设形胜、山水、里巷、桥梁、井泉目;卷三设祠庙(附家祠)、官舍(附留婴堂)、汛地(附水栅)、学舍(附义学)、表坊目;卷四设古迹(附园、亭)、风俗、物产目;卷五设寺院目;卷六设墓域(附义冢、施棺局)、撰述目和职官、科第(附武科第)、贡生、荐辟、议叙、吏仕、例仕表以及封赠、乡饮目;卷七至卷九设人物目;卷十至卷十一设列女、寓贤、释道目;卷十二设杂录;卷十三至卷十六设艺文(集诗、附词)目。该刻本现藏吴江区图书馆。

清光绪《黎里续志》蔡丙圻纂,清光绪二十五年(1899)刻本。卷首设凡例、题咏撰文姓氏考、黎里镇全图、忠义祠图、众善堂图、育婴堂图、禊湖书院图、黎川义学图,卷一设沿革、界域、山水、里巷、水利、物产、方言目,卷二设桥梁、祠庙(附家祠)、汛地(附水栅)、善堂(附义渡、义庄),卷三设书院(附义学)、表坊、古迹(附园第)、纪兵目,卷四设墓域(附义冢)、寺院、撰述目,卷五设职官、忠义、贡生、科第、袭荫、议叙、吏仕、例仕、封赠、乡饮诸表及恩寿目,卷六至卷八设人物目,卷九至卷十设列女目,卷十一设寓贤、释道目,卷十二设杂录目,卷十三至卷十四设集诗(附词),卷十五至卷十六设集文目。上限起自嘉庆年间(17961820),下限迄于光绪二十年。该刻本现藏吴江区图书馆。

清雍正《平望镇志》王梁、王藻、潘昶、张栋纂。共4卷,现存卷首、卷一抄本,藏于上海图书馆。卷首设凡例、图记,原序,卷一设沿革、界域、城池、官舍、胜迹、桥梁、坊亭目。

清道光《平望志》翁广平纂。清道光二十年(1840)刻本,光绪十三年(1887)重刻。卷首设序、宸翰、凡例(问答)、旧序。共18卷。卷一设沿革、界域、形胜、景物、水泉、乡都图圩、土产目,卷二设街坊、塘路、桥梁、官舍目,卷三设义学、汛地、坊表、居第、墓域目,卷四设寺观目,卷五设祠庙、众善堂、古迹目,卷六设官制、职官、科第、武科第、贡生、荐辟、特授、例仕目,卷七设名臣、孝义目,卷八设文苑、隐逸、艺能目,卷九至卷十设列女目,卷十一设寓贤、别录、释道目,卷十二设崇尚、生业、礼仪、节序目,卷十三设灾祥目,卷十四至卷十五设集诗目,卷十六至卷十七设集文目,卷十八设旧事、杂记目,卷末设后序。刻本、重刻本均藏吴江区图书馆。

清光绪《平望续志》黄兆柽纂,光绪十三年(1887)刻本。卷首设序、跋、凡例、宸翰、图,卷一疆土设风俗、沿革、景物、乡都图圩、物产目,卷二至卷四营建设营汛、桥梁、官舍、仓储、电线、义学、坊表、居第、墓域(附义冢)、寺观、祠庙、善堂、古迹目,卷五职官设巡检、千总、淞南营千总、管带留防水师营官、名宦目,卷六选举设科第(附钦赐)、武科、恩岁贡(附重游泮宫)、袭荫、例仕(附军功)目,卷七至卷八人物设人物、艺能、忠义、寓贤、列女、释道目,卷九灾祥设灾祥、兵事目,卷十至卷十一艺文设集诗、集文、书目、金石目,卷十二杂录设旧事、杂记目。刻本藏吴江区图书馆。

(三)村志

清顺治《村志》村即屯村。该志载于民国23年(1934)《甲戌丛编》(铅印本)。该志书不分卷,设沿革、形胜、村舍、桥梁、物产、风俗、公署、寺庙、园第、墓域、仕籍、隐逸、贞行、异记、杂述目。《甲戌丛编》藏于苏州大学图书馆。另有范烟桥抄本藏于苏州博物馆。

清道光《黄溪志》黄溪即黄家溪。该志现存道光十一年(1831)刻本。钱墀纂。卷首设简介、序、凡例、参校助刊人员;卷一疆土,设沿革、景物、乡都图圩、风俗、土产;卷二营建,设庙祠、寺院、居第、墓域(附义冢);卷三至卷六人物,设科第、武科第、贡生、辟、例仕、吏仕表和封赠、乡饮、名臣、孝义、文苑、隐逸、寓贤、释道、列女、别录目;卷七至卷八杂录,古迹、旧事、丛记;卷九至卷十二集文,设集诗、集文目。该志刻本藏上海图书馆。

(四)人物专志

《同里先哲志》该志为人物专志,吴骥纂,记述明天顺年间(14571464)人物49人。共4卷,卷一为隐逸,卷二仕宦,卷三儒流,卷四释老。该志抄本藏吴江县图书馆。

《续同里先哲志》该志章梦易纂。所收人物始于明天顺年间(14571464)止于清康熙年间(16621722)。卷首设序、凡例。共10卷,各卷有小序。卷一为忠孝名贤,卷二仕宦名贤,卷三科贡未仕名贤,卷四著述名贤,卷五文学有德,卷六高隐名贤,卷七行寿善信,卷八艺术知名,卷九释道高流,卷十杂记。该志抄本藏吴江县图书馆。

《江震人物续志》赵兰佩纂。清道光二十一年(1841)刻本,共10卷,收录的是继《吴江县志》《震泽县志》后至道光年间的人物。该刻本藏南京博物院。

《吴江人物志》钱云编。清光绪年间(18751908)抄本,南京博物院藏。全志设官师、武功、孝义、儒林、忠义5类,收录自明洪武至清光绪间人物。

(五)乡土志

《吴江乡土志》民国元年(1912)费揽澄编纂,全志分5章,油印本,藏吴江区图书馆。

《吴江乡土志》民国6年(1917)范烟桥等编纂,全志分吴江之大势、河流、交通、教育、行政、自治、吴江市、湖东西乡南厍乡、八斥乡、同里市、盛泽市、黎里市、震泽市、吴乡五都乡、严墓市、周庄乡、莘塔乡、北厍乡、芦墟乡、平溪乡、梅堰乡横扇乡20课。各课均陈述总貌,课后“参考”为景点、特产等。该志铅印本藏吴江区图书馆。

《同里乡土志》民国10年(19213月铅印本。吴江县教育研究会编纂。全志设同里之沿革、区域及人口、市公所、湖荡、水产、交通、农业、实业、园艺、人物一、人物二、名胜、教育、田赋、县市乡、各区距离(附吾镇与他镇距离表)16目。该志藏吴江区图书馆。

《黎里乡土志》佚名著,民国时期油印本。全志设沿革、界域一、界域二、形势一、形势二、河流一、河流二、水利一、水利二、桥梁、胜景、古迹、表坊、风俗一、风俗二、物产、商务、学务、人物一、人物二20目。该志藏苏州图书馆。《吴江档案志》编纂始末